真菌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贝贝动态预防疾病传染呵护幼儿健康
TUhjnbcbe - 2021/6/5 19:3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pf.39.net/xwdt/161129/5061112.html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有效防止结核病及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常见结核病、手足口病知识,更好的守护孩子们的健康。4月15日,武夷山市新丰卫生院在我园进行了“结核病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检查。

宣传

SPRING

晨检

预防知识我知

什么是结核病?

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但结核杆菌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在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肺结核者占绝大多数。

结核病是如何感染、发病和传染的?

2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

肺结核有哪些主要症状?

3

(一)全身症状

1.长期低热或午后潮热。

2.全身不适,倦怠,乏力。

3.盗汗:多发生在半夜或清晨。

4.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

(二)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开始为轻微或短促干咳可伴有少量粘痰,病人和医生容易忽略。随着病情进展,痰量渐增多。

2.咯血或血痰。

3.胸闷、胸痛。

4.气急。

如何预防肺结核?

4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5.卡介苗接种对象为新生儿,主要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尤其是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对预防成人肺结核效果有限。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5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幼儿园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入园;

七、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八、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0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CV-A16(柯萨奇16)及EV-A71型较为常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02

流行环节及特征

1.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肠道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3.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03

临床表现有哪些?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04

预防措施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5.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

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做好这几点,手足口病会很害怕哦!

为了孩子的健康,现将良好饮食习惯归纳为“七要七不要”介绍如下:

1

要吃多样化食物,不要挑食、偏食

世上无任何一一生中食物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必须吃多样化食物,任何挑食、偏食都会妨碍我们获得全面营养。

有些孩子仅仅对个别食物有所挑剔,家长可从同一营养素选择其他食物代替,但严重的挑食、偏食,如不吃荤菜或蔬菜等,则必须予以纠正。每天菜谱应包括5个营养素,缺一不可。

2

要均衡地吃各类食品,不要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少吃。

不同食物具有不同一的营养成分,机体对各类营养分成分都有一个量的要求,摄入多了或少了都不行。如果我们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少吃,虽然表面上食物种类也很丰富,但从营养素的量来看就会发生偏差,破坏了营养素的平衡。

应按比例摄入各级食物,并注意同组食物之间的搭配,如粗细搭配、深色与浅色蔬菜搭配、鱼禽肉类的搭配等。

3

要按时用餐,不要在餐间多吃零食

一日三餐是我们摄入营养的主渠道,这符合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若餐间多吃零食就会影响正餐时摄入食物的数量。

有些学生经常在下午放学后购买路边摊贩食物,这些食品不仅营养成分单纯,且大多存在食物卫生问题。家长们可在家中为孩子准备放学后的点心,但数量不宜太多。

4

要三餐饥饱适度,不要不吃或少吃早餐或午餐,多吃了晚餐

一日三餐总热能应为早晚各占30%,午餐点40%。不吃或少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体力和影响大脑的正常活动。

如果午餐马马虎虎吃一点,晚餐就会进食过度。此外,节假日和家庭宴会都应适度进食,不要大吃大喝,更不要狼吞虎咽,否则会损害胃肠道正常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呕吐或消化不良。

5

要吃清淡饮食,不要嗜好油炸食品、糖果冰淇淋及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品。

儿童一天总热能有1/2以上应来自粮食,1/6来自蛋白质,从油脂中获的热能应占1/4。

若过多摄入重油食品或糖,不仅会使热能摄入过高,使儿童发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冠心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且由于过于甜腻而难以消化,又因缺乏膳食纤维而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胃炎等。

6

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不要单凭口味挑选食物。

食物可以养人也可伤人,譬如脾胃虚寒儿童贪吃生冷食品学会引起肠胃不适或腹泻,内热较重儿童嗜好油炸食品或吃羊肉火锅常会引起口舌溃疡或大便干结。这是因为食物属性与儿童体质不相符合。

家长应熟知食物的温凉属性,提供与孩子体质相一致的食物,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换调整食物。

7

要文明用餐,不要在用餐时看电视、看书、玩耍或大声交谈。

就餐环境要安静,培养细嚼慢咽的习惯,轻松舒缓的音乐有利于使人保持愉快的情绪。父母可在餐桌上结合菜肴讲些有促进儿童食欲的话,或介绍营养知识。

餐桌不是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场所,应加强平时的教育,不要在就餐时训斥孩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贝贝动态预防疾病传染呵护幼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