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极重型病案
荣某某,男,12岁。
年8月21日发病。年8月23日入院。
西医病历摘要:三天来发热、头痛、昏睡、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神志尚清楚。
西医检查摘录:发育中等,营养欠佳,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无抽风惊厥现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尚好颌下淋巴结肿大,颈部强直,腹部脐周围有压痛,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克尼格征(+),巴宾斯基征(±)。化验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90%,淋巴细胞比值10%;脊髓液: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81%,淋巴细胞比值19%,球蛋白(+),糖:1(-),2~5(+)。
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西医处理:注射血浆40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25%葡萄糖40毫升,生理盐水毫升灌肠,白尔定2支,苯甲酸钠咖啡因1支。
中医检查:主诉:恶寒身热,头痛呕逆。
检查:体温41.1℃,脉象浮数而有力,舌苔白腻。
现症:寒战身热、发热头痛、四肢厥冷、神昏不醒。
处方:
(1)柴胡五钱,*芩四钱,清夏三钱,化橘红三钱,青皮三钱,广藿香三钱,竹茹三钱,荆子四钱,薄荷叶三钱,菊花四钱,桂枝二钱,粉草钱五分,苏叶三钱,生姜三片,以水五百毫升,煮至二百毫升,顿服。服后温复取微汗。
(2)安宫牛*散四分,服法:分二次服,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8月24日
中医检查:体温39.8℃,脉象数,舌苔白腻。
现症:发热神志不清,谵言妄语,不大便。
处方:
(1)广犀角三钱,银花一两,连翘五钱,茵陈三钱,天竺*四钱,生石膏面五钱,大生地五钱,赤芍三钱,粉甘草二钱,以水八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三百毫升,分二次服,隔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散九分,服法:分三次服,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3)针穴:百会三分,上星三分,风池五分,合谷五分,足三里一寸(泻法)。
西医检查:仍高热,昏迷,颈部强直,克尼格征(+)。
处理:注射青霉素20万单位,维生素C毫克。
8月26日
中医检查:体温38.6℃,脉象数,一息七至。
现症:谵言,妄语,发热较轻,四肢亦较前轻。
处方:
(1)犀角尖四钱,银花一两,连翘五钱,天竺*四钱,茵陈四钱,柴胡二钱,*芩三钱,霜桑叶二钱,蜈蚣三钱,全虫二钱,粉草二钱,以水一千毫升,先煮犀角尖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三百毫升,分三次服,隔一小时服一次。
(2)针穴:上星三分,前顶三分,大椎三分,大杼三分,陶道三分,身柱三分(泻法)。
西医检查:仍昏迷,心肺正常,颈强直,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
处理:白细胞7,中性粒细胞比值76%,淋巴细胞比值24%,红细胞万,血红素60%。
8月27日
西医检查:意识不清,嗜睡,食欲正常,未抽搐,能小便,心肺正常,腹部较无压痛。脊髓液:细胞数80;球蛋白(+);糖试验:1(-),2~5(+)。
8月28日
从今日起由郭可明主治。
中医检查:体温36℃,脉象沉细,一息六至。
现症:依然有谵妄现象,饮食见增。
处方:
(1)犀角四钱,南银花一两,连翘五钱,天竺*四钱,柴胡三钱,茵陈四钱,条芩三钱,大蜈蚣三条,全虫二钱,粉草二钱,花粉三钱,以水一千毫升,先煮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三百毫升,分二次服,隔一小时服一次。
(2)针穴:人中二分,印堂三分,神门二分,隐白一分。
西医检查:意识昏迷不安,有时喊叫,能进食。大小便正常,心肺正常,腹部柔软,肝脾不肿,有头痛谵语,热稍退,颈仍强直。
8月29日
中医检查:体温37.5℃,脉象沉缓,一息六至,大便正常小便多。
现症:神志较昨清楚,食欲见增。
处方:
(1)犀角四钱,银花一两,连翘五钱,天竺*四钱,柴胡三钱,茵陈四钱,条芩三钱,蜈蚣三条,全虫三钱,粉草二钱,花粉三钱,粉葛根三钱,以水一千毫升,先煮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二百毫升,分二次服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散四分,分二次服,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3)针穴:神庭三分,上星三分,外关五分,足三里一寸(泻法)。
西医检查:意识较清,热退,饮食及大小便较正常,心肺正常,腹柔软。
8月30日
中医检查:体温37℃,脉象沉,一息五至,舌苔白腻。
现症:发热已轻,头痛愈,神志清楚,说话舌略现强直,饮食增进。
处方:
(1)广犀角三钱,南银花八钱,天竺*四钱,茵陈四钱,生杭芍四钱,青竹茹三钱,粉丹皮三钱,连翘四钱,粉草三钱,地龙三钱,以水八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三百毫升,分二次服,一小时服一次。
(2)安宫牛*散四分,分二次服,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3)针穴:百会三分,上星三分,内关五分,太冲三分(泻法)。
西医检查:意识清醒,有轻度发热,其他如29日检查。
8月31日
中医检查:体温37.9℃,脉象数,一息六至,舌苔白厚而*,大便黑。
现症:大小便正常,饮食增加,仍有谵妄。
处方:
广犀角三钱,南银花八钱,天竺*四钱,茵陈三钱,生杭白芍四钱,粉丹皮三钱,连翘四钱,粉甘草二钱,以水六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再煮至三百毫升,分二次服,一小时一次。
9月1日
西医检查:两日来无热,意识清醒,食欲尚佳,大小便正常,心肺正常,腹软颈部仍强直,克尼格征(+)。
9月2日
中医检查:体温37.5℃,脉象缓和,一息五至,舌苔白腻。
现症:饮食增加,面色萎*,两便正常。
处方:
(1)广犀角三钱,南银花五钱,天竺*四钱,茵陈四钱,生杭芍四钱,连翘四钱,糖瓜蒌五钱,粉甘草二钱,以水七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纳诸药,再煮至三百毫升,分二次服,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散四分,分二次服,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西医检查:无热,饮食尚佳,颈轻度强直,心肺正常,腹软,两便正常。
9月3日
中医检查:体温36.5℃,脉象沉而无力。
现症:诸症均见好转,唯精神仍有不振。
处方:安宫牛*丸六分,分三次服,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西医检查:意识清醒,无头痛,食欲大小便正常,颈项僵直,心率转慢无杂音,肺正常,腹部正常,克尼格征(+)。
化验:白细胞。
9月4日
中医检查:体温37.4℃,脉象中取正常,舌润无苔。
现症:饮食增加,精神好转。
处方:南银花一两,生杭芍五钱,茵陈二钱,天花粉五分,元参三钱,粉甘草二钱,以水五百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二次服,隔一小时服一次。
西医检查:病情转佳,意识清楚,精神转佳,心率仍慢,各瓣膜均有轻度之收缩期杂音,肺腹部均正常。
9月5日
中医检查:体温37℃,脉象缓和,一息六至,二便正常,舌无苔。
现症:饮食增进,总觉吃不饱,精神很好。
处方:生石膏面一两,天花粉五钱,野台参四钱,生山药三钱,炙甘草二钱,以水五百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两次服,一小时一次。
西医检查:同4日检查。
9月6日
中医检查:体温36.9℃,脉象缓和,一息五至,舌苔白润。
现症:一切症状,完全消失,饮食增进。
处方:生石膏面一两五钱,野台参四钱,天花粉五钱,广犀角二钱五分,茵陈四钱,生栀子二钱,粉甘草二钱,以水七百毫升,先煮生石膏、广犀角二十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二百五十毫升,分二次服,一小时一次。
西医检查:病情仍佳,头不痛,有轻度发热,饮食尚可,两便正常。
9月7日
西医检查:精神饮食均正常,体检无异常发现。
9月8日
出院。
评注:此例属于误诊误治后拨乱反正,回归正确治疗方向后很快治愈的典型病案。
患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恶寒高热,头痛呕吐,精神不佳,但无惊风抽搐、神昏谵语的表现,病情犹可控制。但因辨证错误,处方不当,用药后很快便出现了高热不退、神志不清、谵言妄语、大便不通的危象,幸而医者及时发现,纠正治则及用药,后又经郭可明老先生及时接手,方得保全,可谓险象环生,峰回路转。
纵观治疗过程不难发现,误诊误治主要是由于辨证方向错误导致的。本病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脉象浮数有力的表现,医者认为这是由于感受风寒表邪引起的,证属伤寒,而非温病,故而按照伤寒六经辨证,以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加减治疗,方中多种柴胡、桂枝、蔓荆子、生姜等药;同时医者又开出了安宫牛*丸送服。此种处方用药已经表明,当时医者对此证是伤寒还是温病其实心里是拿捏不准的,既想按照伤寒辨证,又想靠到温病这边,本想两边兼顾,结果反而坐误时机,用药不当导致患儿服药后第二天病情急转直下,出现危象,这不能不说是医生之责。但是比较可贵的是,医者马上发现了问题,及时纠正了治疗方向,从第二方开始,以清瘟败*饮和犀角地*汤为主方,按照温病治疗原则施治,包括郭老接手后继续按照温病的思路治疗,最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必须说明的是,此病例发生在年8月,是中医治疗小组刚刚医院时收治的病人。当时中医治疗小组对乙脑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各位医家还都在探讨到底用什么方法治疗乙脑最好,是按照伤寒辨证,还是按照温病治疗?大家还是有争议的。在经验甚少的情况下出现误诊误治是可以理解的。此病例恰好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自此大家总结了经验教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乙脑应该坚定的按照温病暑温的治疗法则辨证施治,之后类似的误诊事故便很少发生了。
(郭媛)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
《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