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为什么器官移植手术很成功,但这三名受者却
TUhjnbcbe - 2021/4/1 15:06:00

说一个真实的病例。

年年底,一个既往健康的男孩突发疾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离开了人世。

在这期间,医院,最终被诊断为病*性脑炎。在男孩被宣布脑死亡之后,他的器官被捐献给了3名不同的患者,肾脏移植给了2名女性受者,肝脏则给了1名8个月大的女婴。

移植手术很顺利,3名受者在完成移植术后出院。但这,只是噩梦来临前最后的平静。

供体的情况

先来说说这个捐献器官的男孩。

在这之前,男孩的身体一直很健康。但在年11月,他突然出现了进展性的发烧、失眠和烦躁。在病发的第6天,他医院,但症状进一步恶化,表现为疲倦、拒水、食欲不振和恐慌。

1天后,男孩开始呕吐,医院(A医院),并出现畏风、抽搐、肢体僵硬和多涎。

医院B,入院时,检查结果表明可能存在病*性脑炎。入院后72小时内,给予了亚低温冬眠疗法和辅助通气,男孩的生命体征变得稳定。

第10天,男孩出现低钠血症;第11天,他再次出现发热和心动过速,伴有高度腹胀和消化道出血;第13天,男孩被诊断为病*性脑炎,疑似狂犬病病*。

但狂犬病病*血清抗体ELISA试验结果阴性。

第14天,医院C,昏迷并被宣布脑死亡。

因为没有检测到特殊病原体,且对于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病*性脑炎,中国的器官移植*策是允许进行器官捐献的,所以该患者被授予器官捐赠许可。

供者的情况

在男孩脑死亡的第二天,他的肾医院D被取出,用于移植。除此之外没有收集或移植其他器官。

受者的情况

年12月10日,进行了肾脏和肝脏移植手术。医院D接受了肾脏移植,医院E,1名8个月大的女婴接受了肝脏移植。

外科手术进行顺利,3名受者均在移植术后恢复出院。但是最终,3名受者均由于复杂的并发症重新入院。

左肾受体(29岁)在移植后的第40天,由于恶化的右下腹部疼痛和呕吐,医院D检查。

在接下来的3天里,受者相继出现了恐风、气短、焦虑、失眠,以及多涎等症状。住院期间,她的血压高达/mmHg。于住院第7天昏迷并死亡。

右肾受体(47岁)在移植后第43天,发生下肢疼痛、失眠,以及食欲下降,重新入院D。入院后第3天表现出恐水、恐风、畏光和疲乏。第四天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多涎;1天后昏迷死亡。

肝脏受体于移植后第34天,因为肺炎再次入院,5天内死于窒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该受者未出现狂犬病或脑炎的相关症状,未对她进行狂犬病病*检测。

3名受者的情况

3名受者均未暴露于任何有可能的患狂犬病的动物,也未预先接种过狂犬病疫苗,这基本排除了受者在接受移植后,暴露于狂犬病病*的可能性。

2名肾脏受者狂犬病病*试验阳性,可以基本断定,这是一起由于实体器官移植,而导致狂犬病传播的案例。

案例背后

我国一直是狂犬病重灾区,而器官移植是感染病传播的路径之一。因为器官捐献者携带病*,而导致受体感染的情况,被称为供体来源性感染(Dornor-derivedinfections,DDIs)。

虽然DDIs的情况较为少见,因此而导致疾病传染的几率非常低,但却有着不良的预后和较高的死亡率。

美国器官捐赠移植网(OrganProcurementandTransplantationNetwork,OPTN)报道了从年至年可能由DDIs引起的死亡事件数,供体感染数和受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相关。

OPTN报道的可能为供体来源的感染性事件

真实的DDIs的发病率是很难具体统计的,虽然在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DDIs需要立即上报,但也会由于病例不严重等原因,出现许多漏报的情况。

1为什么DDIs是不可避免的

供体感染而导致受体发病的情况,大致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两部分。

可预见:大部分的供体感染,可以通过器官捐赠中的筛查流程来预见。例如乙肝病*、EB病*、巨细胞病*(CMV)和弓形虫等,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干预来降低感染概率。

不可预见:一些供体感染在筛查后发生,或无法进行准确的筛查。如艾滋病感染(HIV)、狂犬病、西尼罗河病*、淋巴脉络从脑膜炎病*等。

例如这次的案例中,狂犬病的实验室检查仅在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才能实施;在中国的许多边远地区,并不能对脑炎的病因进行确诊,一些非典型症状的狂犬病,可能会被漏诊或误诊为不明原因的脑炎。

2如何减少DDIs的可能性

虽然这类案例的数量很少,DDIs的发病率极低,但由于DDIs带来的严重不良预后,应该筛选能影响移植器官功能的高危学因素。预防措施可分为三个部分:

对供体的医疗和行为记录进行评估

包括供体的医疗记录、既往感染时、职业暴露史、性行为史、有无使用违禁药物、是否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疫苗接种情况等。

例如本案例中,男孩曾出现疲倦、拒水、食欲不振和恐慌的情况,应收集患者的既往暴露史,对供体感染的可能性更加慎重。

对器官供者和器官进行体检

排查身体有无感染,如浓重、溃疡、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的创伤、淋巴结肿大等。

检查身体有无注射的痕迹,评估药物,尤其是违禁药物的使用。

留意潜在疾病的可能性,如肝硬化,明显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等。

摘取器官的临床医生应核实肠内容物有无溢出,器官和血管有无明显的脓斑、感染、淋巴结肿大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筛选特定DDIs

血清学检测目前是检测移植后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在分析检测结果、诊断DDIs时,应当将疾病处于窗口期的可能考虑进去。

病*核酸检测能在抗体产生前检测到感染,可协助在窗口期的诊断。但费用高昂、检测时间长、可能增加假阳性的概率,导致一些原本可用于移植的器官弃用,目前在器官捐献者中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规范。

写在最后

DDIs相关报道的持续出现,提醒我们现在的移植器官筛选标准并不完善,DDIs的筛选标准需要不断改进,并规范化标准。

临床移植医生与患者,需要权衡疾病传播的风险,以及器官移植得到的收益之间,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对于狂犬病*等潜在死亡率高、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应慎重或放弃使用此类捐献者的器官。同时,也要考虑目前器官移植患者的需求量远多于器官数量的情况,通过干预措施,充分利用资源,使患者获益。(责任编辑:单人加)

本文由SIFIC感染官微授权丁香园发布。

参考文献:

[1]ChenS,RabiesVirusTransmissioninSolidOrganTransplantation,China,-.EmergInfectDis.Sep;23(9):-

[2]HangZhou,ProbableRabiesVirusTransmissionthroughOrganTransplantation,China,,EmergInfectDis.Aug;22(8):-52.

[3]IsonMG,GrossiP.Donor‐DerivedInfectionsinSolidOrganTransplantation[J].AmericanJournalofTransplantation,,13(s4):22-30.

[4]何晓顺,焦兴元.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理论与实践[J]..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器官移植手术很成功,但这三名受者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