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考前冲刺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中
TUhjnbcbe - 2021/1/13 21:09:00
医院订阅哦!(七)物理学基础

1.仪器接地能避免触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10欧

B.4欧

C.5欧

D.8欧

E.7欧

B

国家标准规定: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4欧。

2.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临床常用频率和脉宽是

A.频率2~Hz,脉宽0.1~1ms

B.频率1~Hz,脉宽0.1~1ms

C.频率2~Hz,脉宽0.01~0.2ms

D.频率2~Hz,脉宽1~2ms

E.频率1~Hz,脉宽0.01~1ms

C

TENS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镇痛,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所采用的电流为频率2~Hz,脉宽0.01~0.2ms,单相或双相不对称方波脉冲电流,故选C。

3.直流电水槽法,足槽水位一般为

A.达到脚背

B.达到踝关节

C.达到小腿下1/3

D.达到小腿上1/3

E.达到膝盖

D

单槽浴疗法,一般手槽水量主槽的1/2,脚槽水量主槽的上1/3,故选D。

4.进行直流电或直流电离子导入时电极衬垫的厚度要求

A.1cm

B.0.3~0.4cm

C.0.5~0.6cm

D.0.7~0.8cm

E.无所谓

A

衬垫厚度1cm,使电极板与皮肤有可靠的距离,为此衬垫常由若干层绒布将边缘缝合而成,故选A。

5.高频电疗法采取的电流频率是

A.kHz以上

B.0~1kHz

C.0~Hz

D.0~0kHz

E.1kHz~kHz

A

基于高频电疗法定义为:应用频率高于KHz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故选A。

6.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A.3×m/s

B.3×m/s

C.1×m/s

D.1×m/s

E.2×m/s

A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每秒3×m/s传递能量。

7.反复进行直流电离子导入时,在皮肤上最常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A.皮肤发痒

B.皮肤干燥

C.皮肤皲裂

D.皮肤溃疡

E.皮肤起疱

A

8.立体干扰疗法需使用的电极有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E.10个

C

立体干扰的内生电场为三维电场,故选6个。

9.超声波治疗选用移动法时,声头移动速度为

A.1~3cm/s

B.3~5cm/s

C.5~7cm/s

D.7~9cm/s

E.无所谓

A

10.短波电流的频率范围是

A.3~30MHz

B.30~50MHz

C.50~60MHz

D.60~80MHz

E.MHz

A

11.患者,男,20岁,因车祸致股骨骨折入院,术后伤口疼痛,使用经皮电刺激疗法止痛,应采用的治疗频率和强度为

A.75~Hz,合适时的麻颤感

B.1~75Hz,合适时的麻颤感

C.1~4Hz,运动阈上,一般为感觉阈的2~4倍

D.75~Hz,一般为感觉阈的2~4倍

E.Hz,肌肉感强直或痉挛样收缩

C

12.为了预防直流电电流过大而引起的电灼伤,一般成人的电流密度应是

A.0.O5~O.1mA/cm2

B.0.1~0.25mA/cm2

C.0.25~0.5mA/cm2

D.0.5~0.75mA/cm2

E.0.75~1.0mA/cm2

A

直流电疗法治疗剂量是按电流密度计算的,即每平方厘米衬垫面积上的电流量,电流密度是以作用极面积为依据,用于成人一般电流密度为0.05~O.1mA/cm2,当电极的面积较小时,电流密度可增大为0.15~0.2mA/cm2,也可用至0.5mA/cm2,故选A。

13.干扰电疗法常用下列哪项治疗技术

A.固定法

B.移动法

C.抽吸法

D.干扰电振动按摩法

E.以上都是

E

干扰电疗法治疗技术有固定法、移动法、抽吸法、于扰电振动按摩法,其中固定法最常用,故选E。

14.用石蜡作为热导体的传导热疗法,石蜡的温度通常维持在

A.33~36℃

B.38~42℃

C.45~47℃

D.52~54℃

E.55~60℃

D

石蜡的热容量大,蓄热能大,导热性小,且石蜡贴敷于治疗部位后不呈对流现象,因此能使人体组织耐受到较高温度(55~60℃),且持久的热作用,凝固后的石蜡70~90min内能保持52~54℃,故选D。

15.一个伤口肉芽新鲜的创面,为促进伤口愈合,紫外线的计量选用

A.亚红斑量

B.强红斑量

C.红斑量

D.超强红斑量

E.无所谓

A

伤口肉芽新鲜的创面,如剂量过大,可使新生细胞的DNA、RNA破坏,蛋白变性,细胞死亡。选用亚红斑量会使DNA、RNA的合成加速,细胞分裂加快。故选A。

16.共鸣火花疗法药剂量治疗时,电极与治疗部位的距离是

A.1~2mm

B.4~6mm

C.1~4mm

D.2~5mm

E.紧贴治疗部位

E

弱剂量治疗时,电极与治疗部位应紧贴,火花细小或看不到火花,患者有轻度弹击感,故选E。

17.下列物质属于优导体的是

A.肌肉

B.结缔组织

C.神经

D.肾

E.胃液

E

胃液等含水多的液体为优导体;肌肉、神经、肾属于良导体;结缔组织属于不良导体。

18.电兴奋是综合应用

A.强感应电流和强断续直流电流

B.强感应电流和方波电流

C.三角波电流和直流电流

D.强感应电流和三角波电流

E.方波电流和直流电流

A

用大剂量(患者能耐受为准)的感应电,强断续直流电在患部或穴位上作短时间的通电治疗的方法,为电兴奋疗法,故选A。

19.有关紫外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红斑一般在照射后6~8小时出现

B.紫外线红斑一般在照射后l2小时出现

C.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明显

D.长波紫外线的色素作用较强

E.短波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较强

B

紫外线红斑与红外线红斑不同,不是照射后立即出现,而是有一定潜伏期,一般照后6~8h出现,12~24h达到高峰,故选B。

20.蜡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将热传给人体

A.传导

B.辐射

C.位移

D.对流

E.以上都不是

A

石蜡疗法是利用加热溶解的石蜡作用为导热体.,将热能传至机体,达到治疗作用,是一种良好的传导热疗法,故选A。

21.国内超短波治疗机的波长常用为

A.7.37m

B.7.37cm

C.7.37km

D.7.37mm

E.7.37nm

E

国内超短波电疗机有波长7.37nm(40.68MHz)和6nm(50MHz)两种,故选E

22.分米波的波长范围是

A.1m~1mm

B.1m~10cm

C.10m~1cm

D.10mm~1mm

E.10mm~mm

B

医用微波电疗分3个波段:分米波(波长~10cm)、厘米波(波长10~1cm),毫米波(波长10~1mm),故选B。

(八)心理学基础

1.下列有关情绪情感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情绪情感发育是一个分化的过程

B.愉快系列的情感常常先于不愉快系列的情感

C.2岁左右已具备了与成人相同的情感种类

D.情绪情感发育是从表达方法、眷念行为、社会游戏、自我概念等方面来分的

E.情绪情感发育阶段可分7个阶段

B

小儿情绪情感发育在分化的过程中,不愉快系列的情感常常先于愉快系列的情感,其余说法均为正确,所以选项为B。

2.下列哪项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A.情绪变化

B.情绪与情感的两极矛盾

C.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

D.个性成熟、特点鲜明

E.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

A

老年期的心理发育特征为:情绪变化、感知功能退化、记忆力减退、智力改变、人格改变。情绪与情感的两极矛盾是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征;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是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个性成熟、特点鲜明及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是中年期的心理发育特征

3.女孩多表现的行为问题是

A.生理功能行为问题

B.运动行为问题

C.社会行为问题

D.性格行为问题

E.语言行为问题

D

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于女孩,多表现运动与社会行为问题;女孩多表现性格行为问题。多数儿童的行为问题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消失,所以选项为D。

4.下列哪项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

E.意志力

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动机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它们经常诱发动机。诱因是驱使个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在条件,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5.穿横条衣服使人身体变胖,墙壁上装镜子使房间变得更大,这属于

A.错觉

B.感觉

C.视差

D.惯性

E.补偿

A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界的客观刺激,因而不是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纠正的。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最常见的错觉是视错觉。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多长时间

A.1~2秒

B.20~40秒

C.60~70秒

D.70~80秒

E.50~60秒

B

短时记忆(操作或工作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l分钟的记忆。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力广度)大约是7±2个组块。

7.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内在特征的是

A.情绪的丰富

B.情绪的深刻化

C.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D.情绪的社会化

E.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B

婴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和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则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内在特征;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是指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情绪的社会化指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是指道德感的发展

8.小张阅读《红楼梦》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林黛玉形象,这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E.空想

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想象的理解与掌握。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9.心理卫生保健最关键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更年期

D.中年期

E.老年期

B

10.有关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特征错误的是

A.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B.智力发展最快

C.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

D.认知过程逐步完善

E.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A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是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征,不是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所以选项为A。

11小儿出现初步抽象思维的年龄是

A.1岁

B.2岁

C.3岁后

D.3岁前

E.4岁后

C

1岁以后的小儿开始产生思维,3岁前只有最初级的形象思维,3岁后开始有初步抽象思维,之后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选项为C。

(九)微生物和免疫基础

1.对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生存力非常弱的小生物

B.体型小于1mm的微小生物

C.自然界存在数量非常少的小生物

D.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E.适应环境能力强

E

2.关于葡萄球菌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球菌属是一群革兰阳性球菌

B.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C.分为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三种

D.金*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

E.腐生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

E

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3.免疫指的是

A.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E.机体清除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功能

C

4.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上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巨核细胞

E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包括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和NK1.1+T细胞。巨核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5.下列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染的是

A.柯萨奇病*

B.腺病*

C.乙肝病*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

E.丙肝病*

A

肠道病*包括:①脊髓灰质炎病*②柯萨奇病*③埃可病*。传播方式:粪一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6.中年男性,诊断乙型肝炎后,予抗病*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再次做HBV抗原抗体系列检查,结果如下:抗HBs(+),IgG型抗HBc(4-),HBeAg(-)HBsAg(-)。请解释此结果最符合

A.体内已有免疫力

B.体内HBV停止复制

C.体内HBV仍在复制,

D.痊愈,HBV停止复制

E.痊愈,已有免疫力

E

(7~8题共用题干)

患者年轻男性,反复咳嗽半年入院,行胸片、结核抗体及PPD检查,诊断为肺结核

7下列哪项是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

A.体液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由NK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作用

D.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作用

E.细胞免疫

E

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对控制结核杆菌体液免疫作用不大,且细胞保护作用以Th1为主。

8.Koch现象是机体对结核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所表现出的不同免疫应答反应的现象,以下说法哪项正确

A.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B.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分子

C.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M分子

D.再次应答为高亲和性抗体

E.再次应答为低亲和性抗体

D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

9.构成细菌*力的是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C

构成病原菌*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素,侵袭力包括细菌的胞外酶和荚膜与其他表面结构物质。芽孢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

10.免疫稳定功能指的是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B.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

C.防止寄生虫感染的过程

D.清除体内的变性、衰老和死亡细胞

E.杀伤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11.下面关于细胞因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B.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C.是由细胞分泌的

D.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物质

E.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

A

12.下列检查是用于肠道沙门氏菌的微生物学诊断的是

A.外斐氏试验

B.肥达氏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

D.抗O试验

E.抗核抗体试验

B

沙门氏菌病通过分离与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肥达氏反应)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13.中年男性,近期诊断乙型肝炎,予抗病*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未见缓解,再次做HBV抗原抗体系列检查,结果如下:HBsAg(+),HBeAg(+)。请解释此结果最符合下述哪项

A.仍处于急性期

B.体内大量病*复制,传染性强

C.已转为慢性肝炎

D.进入恢复期

E.病情好转

B

血清中检测到HBsAg,表示体内感染了HBV,因而是一种特异性标志。HBe(+)提示病*仍在复制。

(14~17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7岁,因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数月,一周前头部持续性疼痛,2~3日来发烧38℃左右,今早起头疼加重,昏迷,检查时颈强直,脑脊液轻度混浊,WBCl20/mm3,以淋巴细胞为多,总蛋白l50mg/dl(标准l5~45mg/dl)

14.请问诊断除了结核性脑膜炎外最有可能是什么

A.毛霉菌性脑膜炎

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

D.柯萨奇病*性脑膜炎

E.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

B

15.为快速诊断,下列哪项方法最有意义

A.钩体培养

B.新型隐球菌培养

C.病*培养

D.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染色

E.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印度墨汁负染色

E

16.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印度墨汁负染色,发现有出芽的菌体外围有宽厚的荚膜,请问是哪种微生物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曲霉菌

A

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脑脊液中可见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孢子。

17.其治疗可用的抗生素是

A.二性霉素B

B.青霉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A

二性霉素B可用于深部全身真菌感染。

18.下列哪项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病*

B.细菌

C.支原体

D.螺旋体

E.放线菌

A

病*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19.对人有致病性的链球菌主要是

A.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C群链球菌

D.D群链球菌

E.E群链球菌

A

链球菌根据抗原结构分类:分为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属于A族。

20.关于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作用

C.不能穿过胎盘参与局部免疫

D.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

E.调理吞噬作用

C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②激活补体,从而发挥:调理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作用;介导1型超敏反应。③穿过胎盘和黏膜,参与黏膜局部免疫。④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

21.在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D

22.为防止输血后发生乙型肝炎,选择输血员时,应检测哪组抗原和抗体

A.HBcAg

B.HBsAg

C.HBsA9和抗-HBc

D.HBeAg

E.HBsA9、HBeA9和抗-HBc

B

23.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A.粪

B.血液

C.唾液

D.鼻咽分泌物

E.尿

A

脊髓灰质炎病*的传播方式:粪-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24.关于细胞免疫,下列不正确的是

A.T细胞介导,巨噬细胞参与

B.致敏Tc细胞介导细胞*作用

C.由TD抗原引起

D.CD3传递活化的第一信号

E.抗体-肽-MHC复合物传递活化的第二信号

E

杀伤T细胞(TC)的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即TCR与靶细胞膜上MHC类分子与抗原肽分子复合物结合后,可通过CD3复合分子传递第一信号

25.关于补体以下哪项正确

A.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脂类物质

B.具有溶解细胞、促进吞噬的作用,但无炎症介质效应

C.对热稳定

D.中和*素作用

E.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

E

补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前冲刺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士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