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25岁的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初级审计员因病毒性脑膜炎去世,她曾在微博中透露“工作忙”、“无止境地加班”等,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过劳死”。
而后,以《生命日记》打动千万人的的于娟,终于没能躲过死亡的魔咒,在33岁那年悄然离世。
我们该如何对待工作,尤其在这个裁员降薪常态化的时代,到底是拼命工作,还是佛系对待?
在我看来: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拼了命地去疯狂工作,难道不是舍本逐末?人没了,其他的还有价值吗?
小美在某康打工,公司规定了每天的工作量,结果她总是用四五个小时就完成了。并非别人笨手笨脚,而是小美太实在。她一直拼了命地干活,这种强度的消耗自然不低。
这种消耗,就像我们用百米速度跑米,与散步米的差距。但没人在意小美的付出,她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好处,反而被处处针对。活很快干完了,当然不可能让她闲着,于是她又额外做了一部分工作,但完全没有报酬,或报酬低的可怜。
同岗位的同事,都有意无意地排斥小美。久而久之,小美被调整到公司最苦最累的岗位,因为她最老实,百分百服从管理。在这种岗位,你干再多,也不可能出人头地。
小美也开始苦恼,这个岗位根本不是她想要的,与自身的规划完全背道而驰。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拼命工作,却从来不考虑,这份工作是否值得长期投入和运营。我们很拼,但一开始方向可能就错了。
这种无序的盲目,导致越拼命,越没有晋升机会。
如果这个目标设立得有问题,那么这场人生的长跑就会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戛然而止。
小美以为把事情做好,就是自己的成绩,领导肯定看在眼里,岂不知领导早已习以为常,更担心万一小美晋升了,他到哪里找人顶替你?
后来听说小美因为超负荷运转,身体吃不消病倒了,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慰问了一次,就再没人过问了。为了治病,小美几乎花光了这几年的积蓄。
拼命到底换来了什么?除了一身疾病,什么也没有。
小美终于意识到: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她拼命,工作照样可以正常推进。一把年纪了,为工作拼命真得不值,无论什么时候,健康都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