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至12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月起手足口病病例数将逐步上升,5-8月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部分年份的10-12月还将出现一个次高峰。
儿童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没有预防的方法?家长们,别急,干货全在这儿啦!马上往下看~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CV-A16、CV-A6、EV-A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成年人也可能感染肠道病毒
成人感染后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因此家中经常照看孩子的成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将肠道病毒传染给儿童。手足口病具有哪些症状?
01
宝宝持续高热
体温38.5℃超过3天
02
神经系统异常
出现嗜睡、头痛、呕吐、抽搐等表现
03
出现心衰前兆
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3岁以下孩子,
最容易发展成重症!
一旦病毒侵入,
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
引发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
最快只要2~4天,就能导致死亡!
本期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本期编辑:王朵
转载请标明出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