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滋养民族文化的精神食粮中国图书出版五年展望
TUhjnbcbe - 2020/8/18 11:38:00

滋养民族文化的精神食粮——中国图书出版五年展望


翻开厚厚一大本《“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沁人的书香扑面而来,丰富的图书品种充分显示了我国出版业未来五年的灿烂前景,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重大科研项目到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通俗、科普读物,将从各个方面适应我国*治文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分三大部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子规划。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今后五年中我国出版业服务*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我国*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图书选题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路甬祥任总主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科学出版社)、国家统计局编写的《辉煌的6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子规划分六大板块,充分体现了图书出版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话说中国》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人类发明五千年》都是其中的优秀选题。


  为配合“十一五”期间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将规划推出一大批重点图书。“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事件的纪念日较多,这些大事在中国人民的*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006年是中国共产*建*85周年,中共*史出版社将出版《中国共产*历史大事记(1919—2005)》;这一年也是中国工农红*长征胜利70周年,*事科学出版社将出版《红*长征全史》。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建*80周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还将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各出版单位将相应推出一系列重点图书。


  国家重点科研成果在图书出版规划中占有相当比重,许多项目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和填补空白的意义。周光召、樊洪业著《20世纪中国口述科学史》、袁隆平著《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中华书局的《中华大典》等都是这方面的图书。


  规划项目在结构上注重把握通俗与学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有一批学术前沿成果及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骨干工程,又有一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通俗读物,尤其是面向工人、农民的知识读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诵读中国》、商务印书馆的《科学与科普系列图书》和江西人民出版社的《进城农民必读系列》都将在雅俗共赏方面努力。


  2005年11月8日至11日,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各学科专家学者70余人对451家出版社报来的3259种选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经过广泛的讨论和科学民主评议,评出入选项目1313种,形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供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讨论。会后,又对各地图书出版单位补报的143种选题再次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并对规划进行了补充和调整,最后确定重点图书选题1370种。


  我国出版事业的主管部门在“十一五”期间要支持图书的原创作品,杜绝平庸之作,注重图书选题的质量,充分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原创作品和精品图书,严格控制重复出版的全集和名家挂名的大型图书。


  为了保证《“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实施和高质量的完成,各省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社主管部门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组织、督促和协调工作。各出版单位都必须做到人员、资金、时间三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好书稿内容、加工、装帧印刷等环节的质量关,确保项目的出版质量。


  可以想见,未来五年,我国人民将从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中获益良多,多姿多彩的出版物将成为滋养21世纪的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

1
查看完整版本: 滋养民族文化的精神食粮中国图书出版五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