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部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357526.html每年的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学会预防各种传染病,年1月5日中午,温州市南浦小学南塘校区组织三年级全体学生在校聆听了一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讲座学到很多知识,对“流感”、“手足口”不再盲目害怕,获益匪浅。
当日,市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朱炳雁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并提出9点预防建议。他说:“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朱炳雁向同学们展示了两组数据图:年鹿城区小学聚集性疫情病种分布图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占比达58%;年鹿城区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病种分布图显示,手足口病占比达77%。
据介绍,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感染后主要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水痘病*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腮腺炎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风疹是由风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5岁儿童和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感染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感染后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传播给孩子。
冬春季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朱炳雁提醒同学们牢记以下9点——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冬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活动最后,朱炳雁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会加强锻炼、讲究卫生,以远离疾病。
WINTER
撰稿:三(7)班陈华涵
摄影:六(7)班洪逍缦
审核:张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