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父母必备应对孩子各种发烧的绿色手法 [复制链接]

1#

“发烧烧坏脑子”这个事情流传很久了,是很多家长内心的恐惧。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到底哪种发烧会烧坏脑子?

首先,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发烧本身不会“烧坏”脑子。人体高烧到一定程度(42度左右),人体自身会产生一种保护机制,就好像电路的保险丝烧断了一样,人体会自动给自己降温。只有在极端的情况,比如密闭、干燥,周围高温的环境(像高温暴晒下的汽车车内),人体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才会失效,这时人体会中暑(也就是热射病),体温才会不受控制突破42度,产生生理损害。大家看过一些被遗忘在校车内的儿童死亡案例,就是这种极端环境。

??

而通常家庭环境中,孩子发烧了,我们护理的时候,一般都是室内多通风,夏天空调或风扇降温,衣服穿少点,那么孩子的周围环境是正常的,孩子自身的保护机制能正常工作,所以像上面说的,发烧到一定高度后,你看起来很吓人,但是放心,孩子的体温不会再上升了。

有的宝妈可能要问了,照你这样说,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发烧之后,确实脑子坏了呢?

实际上是,发烧只是身体生病后的一种表现,而造成发烧的原因是宝宝病*或细菌感染,其中有的病*感染比如脑膜炎,就会让宝宝的脑子受到损害(这种损害可能是临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

所以,不是发烧烧坏了脑子,而是造成宝宝发烧的脑膜炎病*伤害了宝宝脑子!

因此对我们家长来说,如果担心“烧坏脑子”,那么对发烧来说,需要关心的问题不是温度多少度,而是:这次发烧是普通病*感染造成的发烧,还是脑膜炎造成的发烧呢?对于前者,即使宝宝高烧42度都不用担心,自己过几天就好了;对于后者,有可能还不是高烧,只是低烧,但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脑膜炎发烧?

 首先,只有一种办法能准确判断是否脑膜炎感染,医院抽取宝宝的脊髓液,检查脊髓液是否被感染。这个检查听起来很恐怖,但这是必须做的检查,并且也是很安全的常规检查,很多孩子其实都做过这个检查;所以如果医生认为需要做这个检查,请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不要认为这个检查恐怖就拒绝检查,那样可能会严重耽误宝宝的病情。

另外,在抽取脊髓液之前,如果宝宝的发烧是被脑膜炎感染的,往往还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大家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特征并且伴随发烧,一定不要耽误,医院,晚上看急诊都要去。这些特征主要是,在宝宝发烧的同时:

1,孩子脖子僵硬,不像平时那样灵活的转动

2,孩子身体反弓,僵硬(类似虾一样弓起整个身体)

3,孩子多次呕吐,明显身体不舒服的呕吐(而不是喂奶造成的呕吐)

4,孩子精神状态特别不好,萎靡不振两眼无神

 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还有上面四种症状之一,就有可能造成是“烧坏脑子”的发烧,要尽快就医。

宝宝发烧后该如何护理?

1、注意环境温度,不要让体温太热

宝宝发烧时,我们通常要求室温控制在26°左右,如果是在闷热的车里或者夏天家里没有开空调,宝宝体温超过38°5,则要脱掉过多的衣服,不要捂太多。

2.物理降温

洗个温水澡

发烧时洗个温水澡可帮助降温;也可用温水擦皮肤皱褶的地方,比如腋下、肘窝、大腿窝等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通过血管扩张,把温度散发出去。

冰袋湿敷

用毛巾裹着冰袋枕在头下,或者拿稍微凉一点的毛巾敷在额头,确保头部温度不会太高,防止出现高热惊厥。如果头枕冰袋散热效果不佳或宝宝不愿枕冰袋时,也可把冰袋夹在腋下。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

3.饮食注意

让宝宝多喝水

尽量喝白开水。如果不愿意喝水,可以喝一些鲜榨的富含VC的果汁,如橙汁等,也可以煮一点冰糖梨水或蜂蜜水。一岁以前的孩子,不建议喝鲜榨的果汁和蜂蜜水等,要喝白开水。

清淡为主,多吃流质的食物

饮食上清淡为主,吃一些流质的饮食,比如粥、面条。油腻的东西不建议吃,并且要少量多餐。

什么情况下发烧

要立即吃药?

1.六个月以上的宝宝超过38°5要立即吃药

六个月以下的医院,不主张自行服退热药。六个月以上的宝宝,腋下温度超过38°5要马上服退烧药,医院,也要先服退烧药,因为38.5°C属于中度发热,医院以及等待的过程当中,宝宝可能会烧得越来越高,有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如果体温在38.5°C以下,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2.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服药不要拘泥38.5°C

既往有过高烧惊厥史的孩子,第二次发烧再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几率就会很大。比如孩子第一次发烧抽搐的体温是39°C,就不能等到烧38.5°C以上再用退烧药了,在体温达到38°C或者37.8°C就要服药;有的孩子可能38.5°C就抽了,甚至更低,那可能在37.5°C时就要让他吃退烧药了。所以,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就不要局限于38.5°C这个坎,在低烧的时候就要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使用上

有哪些注意事项?

1.如何选择退烧药对于儿童来说,退烧药只有两种成分最安全,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我们市面上常见的泰诺林这一类,另一种是布洛芬,比如美林这一类。其他类如阿司匹林,则不建议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基本上没有什么刺激,药效温和,可用于一岁以下的宝宝。布洛芬退高烧效果较好,但布洛芬可能会让个别孩子的胃肠道不舒服。(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服用退烧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所以新生儿不宜服用,二三个月婴儿应慎用,或遵医嘱。)

2.如何使用退烧药

注意时间:所有退烧的药物,服用时间至少间隔4个小时以上。不能吃完对乙酰氨基酚,2小时后烧没退下来,又赶快吃布洛芬。如果吃完退烧药4-6小时以后体温没升到38.5°C以上,可暂时不用服退热药。

注意用量:孩子退烧药的服用量要按体重来计算,而不是单纯依据年龄。如果是第一次或者在没有大夫指导的情况下,就按说明书上的最大量服用,因为量太少有可能退热效果不好。在医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需要服用的量,可能会比说明书上的量偏大,但这也是安全的。

JOYNCLEON

健康呵护·关爱未来

长按右侧

分享 转发
TOP
2#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zg/140117/4328656.html

发烧是宝宝疾病初起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一旦发烧,爸爸妈妈的心情就会特别焦虑,尤其看见温度计上的温度节节攀升,更是会着急到不行。

关于发烧,我们的意识里总是存在很多错误的想法与观念,认为发烧会把大脑烧坏,会烧成脑膜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有这样的担心。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很多儿科医生,自己也在仔仔一次又一次的发烧中慢慢转变了观念。

发烧只是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对抗病*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C,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烧。腋温37.3℃~38℃为低热,38℃~39℃属于中度发热,39℃~40℃属于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绝大多数发烧是不需要打针退烧的,即便是高热和超高热也是如此。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人体蛋白质只有超过41度(腋温)才会发生变异,在这个温度以下发烧并不会把大脑烧坏。

发烧也不会把孩子烧成脑膜炎,发烧是脑膜炎的症状之一,但脑膜炎常常还伴有头颈僵硬、昏迷等症状。所以发烧时,妈妈并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宝宝腋下温度38.5℃以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就没有必要退烧。

腋下温度38.5℃以上,妈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如果宝宝精神好,可以观察看看。如果宝宝精神不佳、嗜睡,就要赶紧退烧。

退烧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二是为了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一部分会转变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应该尽量避免。

但退烧只能缓解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清除引起发烧的感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并不意味着是疾病好转。如果体内的致病细菌没有被杀死,引起发烧的炎症没有被消除,温度即使短时间之内降了下来,也会很快再烧上去。只有真正找到疾病的根源,只有把引起发烧的根本原因消除,去“治本”,烧才能真正的退下去。

帮宝宝退烧时,除了常用的退烧药,有很多绿色的方法退烧效果也特别好,一用就见效,今天把这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藿香正气液敷肚脐。


  

取一个棉花球,吸满藿香正气液后,敷在宝宝肚脐上,直接医用胶带固定,基本一小时后退烧。这个方法是一位针灸师推荐的,操作简单,见效快,退烧效果特别好,还能治疗腹泻。

2、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蘸取一些清水,由腕到肘,直推-次,名为清天河水。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发出类似小马过河,马蹄拍打水面的响声。要一边敲打,一边朝同一方向吹气,天河水是人体的清凉之源,推这个穴位,就像打开了让身体清凉的开关,同时蘸有清水,本身就有清凉的感觉,吹气时又能加速水汽的蒸发,故而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


  

3、外感四大手法:

开天门~次,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的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推坎宫~次,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阳穴方向分推。

揉太阳穴1分钟,用中指指端由轻到重按揉太阳穴。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如果高烧,揉的时候力道要重一点。

揉耳后高骨1分钟。从耳后的高骨往下摸,有一个凹陷处,就是耳后高骨。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4、退六腑次。


  

六腑是前臂靠小手指那一侧的直线,从肘推向腕。这个穴位能退五脏六腑实热,如果宝宝烧到39.5以上,妈妈可以直接推这个穴位,尤其针对高烧不退,宝宝精神不好使用,效果更是明显。


  

5、蘸水捏脊。


  

双手蘸水反复捏脊20遍,最后,在背部水未蒸发前,用嘴从下往上吹气,一直吹到大椎穴,把水汽吹散、吹干。这个方法也能迅速带走高温,搭配外感四大手法使用,效果更佳。


  

6、葱油抹手心。


  

葱一把,切成丁,捣烂后用纱布包起来拧出葱汁,然后加入少量香油和匀后。用手指蘸上葱油,分别在孩子的手心、脚心、额头、脖颈和后背处摩擦二三十下。很快,宝宝就会出汗,汗出烧即退。

7、生姜敷手腕。


  

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这些方法虽然退烧很有效,但最终还是要了解宝宝的病情,对症治疗,烧才会真正退下去。否则,即使短时间的烧退了,炎症没有消除,温度还是会反复。一般来说,下面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宝宝发烧,妈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症治疗.如果妈妈自己判断不了宝宝的疾病,医院确诊后,再跟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1、幼儿急疹

这是1岁以内的宝宝最容易出现的发烧原因。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会发一次幼儿急疹,只有少数宝宝因为隐性感染获得免疫而不会发出来。

幼儿急疹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高烧,发烧一般会持续两到三天,温度有时会高达39-40度。烧完全退掉后,头部、身上开始出红色的疹子。疹子大约3、4天后也会自动消退。

幼儿急疹只有等疹子发出来才能判断出来,因此大多数幼医院检查,医生都只能简单的告诉你“病*感染”。

妈妈如果不知道宝宝是不是幼儿急疹发烧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判断:一是发烧前有没有什么什么异样,发烧后宝宝有没有其他的不适;二是宝宝有没有发过幼儿急疹。如果没有受寒、没有呼吸道感染,也没有吃得太油腻,就是突然性的发烧,发烧后也没有别的不适,也没有发过幼儿急疹,就是突如其来的高烧不退,那就很可能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引起的发烧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也可以用清天河水的方式退烧,幼儿急疹通常会发烧2-3天,因此即使烧退下去,也还会再反复,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幼儿急疹会自行消退,在宝宝出疹子时,不需要任何药物,妈妈只要帮宝宝做好正常的保健即可。

特别提醒:幼儿急疹一定是烧完全退掉后,身上再出疹子。如果宝宝一边发烧一边出疹,就有可能是麻疹、风疹、水痘、川崎病等其他病症,医院就诊。

2、感冒

感冒引起的发烧是最常见的。宝宝感冒通常事先会有一些征兆,比如家里空调开太低,或是气温骤变,宝宝穿得过多或过少。感冒除了发烧,通常还伴随有咳嗽、流鼻涕、头痛等症状。

一般来说,咳嗽有*痰,流*脓鼻涕多为风热感冒。咳嗽伴有泡沫痰,流清鼻涕则大多是风寒感冒。如果宝宝是风热感冒,就要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金银花露、菊花茶等。如果宝宝是风寒感冒,就要喝姜茶、葱豉汤等有助发汗的热性食物。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小儿按摩治疗外感发热的四大手法,既能退烧,又能治疗感冒,风热、风寒感冒都适用。

3、轮状病*

秋冬季节,是轮状病*的高发期。轮状病*早期症状有点像感冒,发烧、流鼻涕、呕吐,两三天后,宝宝开始拉肚子。对于轮状病*的退烧推荐使用藿香正气液敷肚脐的方法,这个方法还有助于止泻。

轮状病*具有自愈性,一般腹泻三四天后会自动好转。腹泻期间,要多补充水分,饮食上也一定要注意,可以喝一些浓米汤或用炒焦的大米煮粥给宝宝吃。同时配合逆时针摩腹1-2分钟,揉脐2-3分钟等按摩手法止泻。

4、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引起的大多是高烧,温度往往超过39度,有些扁桃体化脓的宝宝,温度还会超过40度。这样的温度换家长大多会紧张。对于扁桃体炎的高烧不退,可以敷肚脐或者退六腑+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蘸水捏脊等综合手法。

退烧只能让身体温度暂时得到控制,治疗扁桃体炎的关键是把炎症控制住,否则还是会反复发烧。有时候还会出现用了退热的手法,但孩子还是高烧不退的状况。妈妈可以用嘴吸吮宝宝的天突穴,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传统的刮痧,可以把内*迅速排出来,吸出来的红痧要赶紧吐掉,并赶紧用清水漱口。妈妈如果口腔有破皮或溃疡就不能用这个方法。

5、积食性发烧

如果宝宝一段时间肉吃太多,或是突然暴饮暴食,很容易积食。积食的主要症状是睡着后突然开始咳嗽,咳到一定程度,宝宝会忍不住狂吐起来。然后半夜开始发烧。积食性发烧用清天河水的方法就能迅速退烧。针对积食引起的咳嗽可以用生白芝麻加冰糖冲开水,放温后给宝宝喝,可以迅速止咳。因为积食引起的厌食,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阶段宁愿让宝宝饿着,也好过让他吃东西。

6、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发炎往往伴有病*感染,所以也会出现发烧的状况,这一类型的发烧,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的方法退烧。耳鼻喉发炎一定要在退烧的同时治疗炎症,否则温度还是会反复。

7、打预防针

因为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疫苗后。因为打预防针而引起的发烧可以用敷肚脐的方式,也可以用治疗外感+蘸水捏脊的方式帮助退烧。

8、长牙发烧

有些小朋友长牙也会发烧,仔仔就是。长门牙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开始长里面的大牙时,每长一颗都会发一次烧。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烧一次,烧退后就会发现又一颗小牙齿冒了出来。长牙发烧可以直接用清天河水的方式退烧。

9、其他原因

肺炎、水痘、麻疹、疱疹性口腔炎、手足口等都可能引起发烧。

宝宝发烧时,要密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