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哪类食品问题最多终于有人给讲透了 [复制链接]

1#
湖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8.html

吃货朋友们

今天质量君要给大家送个技术贴

告诉大家

哪些食品容易出问题

最容易出的是什么问题

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

咱们吃起来就更放心啦!

统计依据

汇总今年1~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不合格情况,从产品种类、不合格项目以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哪些食品容易出问题今年上半年,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共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8类食品。

问题最多的是

食用农产品

占总不合格批次的56.64%

什么是食用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总之,菜市场里常见的猪(牛、羊、鸡、鱼)肉、大米、水果、鸡蛋、蜂蜜、蔬菜、蘑菇等等,都是食用农产品。

问题高发区第二名是

肉制品

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0.94%

比如,香肠、肉干、火腿肠等等

紧随其后的是

特殊膳食食品

水果制品

糕点样品

占总不合格批次的比例都超过了10%

紧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食品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检不合格食品的主要不合格项包括生物*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超标、有机污染物、其他指标7类问题。

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是

农兽药残留超标

占总不合格项目的51.28%

其次是

微生物超标

占总不合格项目的19.41%

另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重金属超标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分别占不合格项目的8.42%、6.59%

这几个不合格问题

咱们挨个来捋一捋

问题一农兽药残留超标不合格样品数量

批次

具体分布

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检出了禁用农兽药,比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氯酚酸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地西泮、氯霉素、β-兴奋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呋喃西林等。

另外,因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超标原因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的多达23批次,涉及鱼类、肉类、鸡蛋等多种食品。

划重点

氟沙星是一种广谱类杀菌剂。蜂蜜中检出诺氟沙星,可能是诺氟沙星作为蜂药被用于蜂蜜养殖。

五氯酚酸钠属于有机氯农药,常被用作除草剂、杀菌剂。五氯酚酸钠由于其水溶性,易造成水或土壤污染,并且能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牲畜体内,进而进入人体内。

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曾被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孔雀石绿属于有*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真菌、杀细菌、杀寄生虫的药物。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地西泮又名安定,为镇静剂类药物,地西泮可以降低新鲜活鱼对外界的感知能力,降低新陈代谢,保证其经过运输后仍然鲜活。但地西泮在鱼体内残留是永久性的,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克伦特罗属于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牧生产,对动物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及减少脂肪的效果。

氯霉素是一种杀菌剂,也是高效广谱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问题二微生物超标问题不合格样品数量

51批次

具体分布

微生物超标主要以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菌群超标为主,占比分别为60.78%、19.61%、11.76%。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大肠菌群也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则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霉菌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霉菌污染可使产品腐败变质,破坏产品的色、香、味,降低其食用价值。

造成上述项目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又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包装容器清洗消*不到位;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也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

划重点

今年上半年检出了两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其中一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

阪崎肠杆菌是奶粉(乳)制品中新发现的一种致病菌。由其引发的婴儿、早产儿脑膜炎、败血症及坏死性结肠炎散发和暴发的病例已在全球相继出现。

《婴儿配方食品》(GB-)中规定,阪崎肠杆菌(仅适用于供0-6月龄婴儿食用的配方食品)为不得检出。

检出阪崎肠杆菌原因,可能是生产原料本身受到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生产加工环境和设备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产品。

问题三重金属超标不合格样品数

23批次

具体分布

镉和铅超标是重金属超标的主因

镉超标:水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因素是镉。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积性,长期大量摄入镉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肾和骨骼损伤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中规定,镉在鲜、冻水产动物的甲壳类中限量为0.5mg/kg。

水产品中镉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中镉元素的富集。

铅超标:从不合格信息发现,在保健食品和蜜饯中,检出铅超标。铅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物,进入人体后,少部分会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沉积,危害人体健康。

铅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质量把关不严,使用了铅含量超标的原料,或生产加工环境不符合要求,由生产设备迁移入产品等导致。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中规定,水果制品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1.0mg/kg。

问题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食品数量

18批次食品

具体分布

胭脂红、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问题最为严重

胭脂红超标:胭脂红是常见合成着色剂,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上半年抽检结果显示,肉脯、山楂片等食品胭脂红超标较多,占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项目总和的33.3%。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中规定,蜜饯凉果中胭脂红的最大使用量为0.05g/kg。胭脂红超标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凸显产品色泽,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二氧化硫超标:二氧化硫(包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对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可能会对健康不利。果干、坚果和巧克力制品等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现象较为突出。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中规定,蜜饯凉果类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最大限量值为0.35g/kg;坚果与籽类食品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物质;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中二氧化硫的最大残留量为0.1g/kg。

水果制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水果制品的加工过程中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亚硫酸盐等漂白剂,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

坚果或巧克力制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使用劣质原料以降低成本,其后为了提高产品色泽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也有可能是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所致。

特别要注意的是

在上半年抽检不合格食品名单里,有两批次花生油和1批次花生酱检出*曲霉*素B1超标。

*曲霉*素B1是一种强致癌性的化学物质,其*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食品中真菌*素限量》(GB-)中规定,*曲霉*素B1在花生油或花生酱中的最大限量为20μg/kg。

*曲霉*素B1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花生原料在储存过程中温度、湿度等条件控制不当;生产前对原料把关不严;精炼工艺不达标或工艺控制不当等。

关于*曲霉*素超标

这篇文章你应该看看

不是地沟油!很多人爱买的这种油,常吃可能致癌!

本期主编:王惜纯

本期小编:彭燮

内容来源:中国质量报

快快转发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